名导尺度大开,年度最被低估的美剧之一

发布时间:2024-10-31 05:18:35阅读次数:135次
本文导读:近日,《哈利·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》在内地院线重映。本片被不少影迷视为系列水准最高作,这种评价,有赖于导演、被誉为“墨西哥三杰之一”的阿方索·卡隆。卡隆擅长在表面的类型化叙事中,实践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

近日,《哈利·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》在内地院线重映。

本片被不少影迷视为系列水准最高作,这种评价,有赖于导演、被誉为“墨西哥三杰之一”的阿方索·卡隆。

卡隆擅长在表面的类型化叙事中,实践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理想。

恰好,近期Apple TV+新上线了一部由卡隆导演的剧集,同样可以映照他的创作风格。

《免责声明》

本剧根据英国女作家蕾妮·奈特的同名长篇首作改编。

“大魔王”凯特·布兰切特、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凯文·克莱恩、金球奖影帝萨沙·拜伦·科恩(《波拉特》系列)等共同主演。

凭借《鱿鱼游戏》爆火的韩国女演员郑浩妍,也在剧中出演了一个亚裔角色。

如此阵容,却未收获足够热度,在时光君看来,这 或许是今年最被低估的美剧之一

凯特·布兰切特&郑浩妍

情欲、死亡、时间、复仇

《免责声明》讲了一个跨越近20年时间、游走在英国和意大利,事关两个伦敦家庭的毁灭性故事。

女主角凯瑟琳(凯特·布兰切特 饰)是一名成功的纪录片记者,她刚刚拿下英国皇家电视学会大奖。

从颁奖现场回到家,她收到了一本没有正式出版的小说:E.J.普雷斯顿所著的《完美的陌生人》。

扉页注明,本书献给作者的儿子乔纳森。

书的第二页,是一则“诡异”的“免责声明”——

故事中的活人和死人如有雷同,绝非巧合。

说它诡异,原因有三。

其一,“活人和死人”的说法,带有一种隐秘的恨意;

其二,“绝非巧合”的说法,与一般虚构类作品所注的“纯属巧合”相悖;

其三,所谓“免责”,即读者若要对号入座,则与作者本人无关。

简单讲,这是一本小说,然而它真实,且写的就是你,但你若因此告我,对不起,它只是一本小说。

果然,凯瑟琳发现小说内容不简单,它近乎指名道姓、有理有据“复述”了自己21年前在意大利的一桩风流韵事。

21年前,地中海,意大利,一个名为乔纳森的19岁男孩闯进了凯瑟琳的视线。

当时,凯瑟琳的丈夫罗伯特因工作提前回去英国,留下她和4岁的儿子尼古拉斯。

凯瑟琳引诱乔纳森和自己发生关系,让乔纳森在这段露水情缘中欲罢不能。

情到深处时,乔纳森拿起相机,为凯瑟琳拍了不少大尺度照片。

后来,乔纳森为救落水的尼古拉斯而死,凯瑟琳匆匆回到英国,以为可就此遗忘这段往事,直到《完美的陌生人》这本书被送到她手中。

这本书由乔纳森的母亲南茜所写,南茜患癌离世后,乔纳森的父亲斯蒂芬谎称书的作者是他自己。

之后,他以E.J.普雷斯顿的笔名,将书送到凯瑟琳及其丈夫、儿子手中,且在独立书店中小范围出售。

斯蒂芬的目的,并非发表作品,而是要在凯瑟琳的生活场域中,设置一个摧毁其家庭及人生的舆论环境。

他带着他妻子的书,向“害死”他儿子的女人发起了复仇。

《完美的陌生人》不但将凯瑟琳拉进她一直想逃避的回忆中,而且在她丈夫罗伯特收到当年艳照的情况下,塑造着罗伯特的想象,摧毁着他对她的“爱意”。

可见,《免责声明》是一部关乎情欲、死亡、时间和复仇的剧,它拥有丰富的表现及表达空间。

口吻、视角、假象、真相

《免责声明》上线后,IMDb7.2分,烂番茄新鲜度78%,MTC专业评分70,在今年的美剧中,口碑平平。

英国《卫报》认为 本剧虽摄影精美,但缓慢、夸张、自负、做作;Collider网则称赞 本剧不可预测、令人惊叹、使人不安,如同生活本身。

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,其实拥有同样的基础。

即阿方索·卡隆在剧中运用了多重口吻、视角,全面勾勒事件的同时,试图探讨当下时代对“假象”与“真相”的定义。

这样的手法,必然需要观众不断转换于各种观影体验中。

能接受的,便乐于享受这种罕见的叙事模式,不能接受的,便很可能陷于烦躁和不耐之中。

如果将旁白视作叙事口吻,那么《免责声明》主要拥有三种口吻。

其一,是复仇者斯蒂芬的口吻;其二,是观察凯瑟琳的口吻;其三,是观察凯瑟琳丈夫罗伯特的口吻。

第一种口吻中,斯蒂芬以第一人称“我”,旁白讲述妻子南茜如何沉迷悲伤、如何死去,自己又如何展开复仇等。

第二种口吻中,旁白以第二人称“你”,叙述凯瑟琳如何试图挽救自己的家庭和人生。

第三种口吻中,旁白以第三人称“他/她”,呈现凯瑟琳的丈夫罗伯特的境遇、心境,让观众看到他怎样被小说、艳照,以及妻子的往事冲击。

三种口吻、三种人称,既是叙事上的炫技,也贴合着三个主角对事件本身的认知程度。

斯蒂芬清楚现在发生的一切,因为他就是操控者;凯瑟琳虽知悉往事的每个细节,但她难以揣度当下的事态发展。

那么罗伯特呢?

他既不清楚往事,亦不知晓当下,他不过是被困在了“丈夫”这个身份对妻子不忠的想象中。

艳照是如何被拍摄,书中内容是否全然真实,他根本不关心,他只是急着划分家庭责任,好将妻子赶出家门。

除了旁白,《免责声明》还以大量对话推进情节,尤其是在21年前的意大利往事中,只有对话,没有旁白,从而区分往事与当下。

所以,本剧的叙事视角非常复杂,有旁白,有对白,有往事,有当下,而且还包含了三种人称。

如此复杂,意义何在?

阿方索·卡隆在接受《综艺》杂志采访时提及,“现在是一个叙事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”。

因此,《免责声明》的这种繁复,或许正是他针砭时代的一种方式,他可能是在告诫我们,不要轻信任何被送到你眼前的信息

正如尼采所言,这世界没有真相,只有视角。

所以本剧会否在后续剧情中彻底反转,目前也很难定论。

细节、光晕、冲撞、余韵

作为与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(《水形物语》)、冈萨雷斯·伊纳里多(《荒野猎人》)齐名的墨西哥三杰之一,阿方索·卡隆曾执导《人类之子》《地心引力》《罗马》等片。

他的创作,始终维持着电影级水准,《免责声明》也不例外。

阿方索·卡隆&凯特·布兰切特

首先,他在剧中设计了很多值得一品的细节。

比如呈现斯蒂芬夫妇丧子之痛的每一个场景,几乎都会安排“孩子”的元素。

在伦敦的家中接到乔纳森死讯时,身边环绕着邻居小孩的笑闹;在意大利机场等待认尸时,几个小孩在他们身边转圈跑跳。

而在南茜患癌、约凯瑟琳见面时,一旁则“铺满”新生婴儿的啼哭……以“生”照“死”,以“闹”入“静”,更衬得丧子之痛绵延、深刻。

又如凯瑟琳的儿子尼古拉斯搬出去住后,镜头特写了他袜子上的破洞,这显然与其中产家庭的身份不符。

那么这个破洞是否与穷无关,而是尼古拉斯厌世、颓靡的证明?

这种颓靡,是否是21年前的事留在他身上的印记?

加之他并未将《完美的陌生人》这本书对应到母亲凯瑟琳身上,是否说明当年的事另有隐情?

其次,阿方索·卡隆在视听上极具表现力

最典型的,就是他对光晕的运用。

乔纳森被凯瑟琳迷住,正是因为海滩上的凯瑟琳周身围着一圈光晕。

这种光晕,贯穿着《免责声明》整部剧。

斯蒂芬夫妇走出意大利机场时、凯瑟琳决定保护家人的那个瞬间、罗伯特因妻子不忠而宿醉、斯蒂芬孑然一身看向树的枝叶时……

光晕都强烈地存在着,如同一种命运的标记。

而最能代表阿方索·卡隆审美的光晕,则出现在尼古拉斯被海水卷走的地中海海滩。

尼古拉斯被救后,凯瑟琳看着乔纳森的尸体被一群人围住,太阳的光晕被贴在人群的缝隙中。

这个生与死、冷与暖的高对比场景,很难不令人想起电影《罗马》(2018)的同类海滩画面。

甚至,乔纳森跳入海中救尼古拉斯的整个情节、画面,都如同复刻自《罗马》中阿方索·卡隆所表达的私人经验。

此外,还能在剧中看到镜头突然冲向景物的晃动摄影,这其实是在映照斯蒂芬对命运的看法——

命运不会敲门,命运说来就来,直闯进门,没先知会一声,就无情地带走我们的躯壳和灵魂。

以上种种,都证明《免责声明》在某种程度上,脱离了原作小说提供的悬疑性,成为了阿方索·卡隆展现自身创作的又一次实践。

所以,这部剧的余韵,其实并未藏于故事本身,而是藏在对阿方索·卡隆的探索与欣赏中。